学校各单位: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试点开展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工程师专项计划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25〕23号)要求,自治区科协现组织开展“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工程师专项计划”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具有中国国籍,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家国情怀;
(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稳定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5年,曾经或正在参与省部级以上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或正从事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工程技术工作;
(三)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按申请年8月31日实足年龄计算),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未参与职称评定的,需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10年,并提供经所在单位或行业协会、学会认定的工程实践业绩证明或工程能力评价认证;
(四)未曾因品德失范、严重学术不端、违反科技伦理以及违纪违法等问题受到处理。
二、培育服务
青年工程师计划一般每年开展一次,培育服务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培育不直接拨付经费至个人或其所在单位。培育服务主要包括政治训练、专业锻炼和社会历练等三方面内容。培育对象在培育服务期内,参加相关活动应不少于240个学时。
(一)政治训练
1.国情考察研修。支持培育对象参加中国科协“领航计划”国情考察研修,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工程师精神宣讲、重大工程观摩等集中学习研修,引导培育对象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常态化宣传教育。充分用好科学家博物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阵地资源,将政治训练融入各类培育活动,促进培育对象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激发创新活力,实现政治能力与专业能力融合提升。
(二)专业锻炼
1.工程能力培训。支持培育对象参加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省级科协等各级科协组织举办的跨界理论学习研修、创新方法培训、注册工程师培训、工程能力国际互认培训等,邀请国家卓越工程师等高层次专家开展专题授课与经验分享活动,结合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场景应用等,帮助培育对象拓展前沿科技视野、夯实工程理论基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2.跨界研讨交流。支持培育对象参加中国科协“领先行动”以及全国学会、省级科协等各级科协组织举办的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学术活动,包括主题论坛、跨界峰会、联合创新对话、技术需求与资本对接会、项目路演、课题研究、项目评估等。重点聚焦前沿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深化“小而深、专而精”的关键突破研讨,通过交流思想、自由研讨、学术辩论等方式,实现深度碰撞、交叉启发、自由畅想、激发创意,拓展多维度创新视野,推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
3.专业实践锻炼。支持培育对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实际工程问题,开展自主命题研讨和实践考察,围绕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中的技术瓶颈和创新场景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孵化可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或专利成果。推荐培育对象在各级科协组织、国际科技组织兼职,参加相关期刊编审等学术工作。
(三)社会历练
1.企业(院所)访学。支持培育对象经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省级科协、所在单位或科协基层组织等推荐,进入重大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承担单位或产业链“链主”企业开展短期交流访学。
2.挂职锻炼。支持培育对象经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省级科协、所在单位或科协基层组织等推荐,进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科技型企业等开展跨单位、跨领域、跨行业交叉挂职锻炼。
三、名额分配
自治区科协向中国科协推荐培育对象15名。推荐对象中企业人员占比原则上不低于70%,其中民营企业人员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
四、推荐程序
(一)申报人员可选择组织推荐或自荐其中一种形式进行申报。其中由组织推荐的,各推荐渠道采取一定形式进行民主遴选,分专业领域进行人选排序,人选不要过于集中在某个专业领域,经推荐渠道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将人选报送至自治区科协。每位申报者只能选择一种推荐途径进行申报。
(二)自治区科协“推荐码”:73F570。
(三)申报人员登录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工程师专项计划信息平台,系统登录链接:https://rcps.cast.org.cn/c/scene/qpgc/home。注册账号后,选择“候选人”角色,在线填写《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师专项计划推荐表》,上传有关附件材料,填写“推荐码”并提交。
(四)请于2025年9月15日16:00之前通过OA系统上传文件盖章请示。
(五)请于2025年9月18日24:00之前通过系统提交文件盖章版本,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申报。自治区科协根据相关要求和名额,进行遴选并推荐至中国科协。
附件:
1.自治区科协关于组织开展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工程师专项计划推荐工作的通知
2.中国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工程师专项计划推荐表
(未尽事宜请联系科技处李老师、王老师,联系电话:3260050,3260781)
科技处
2025年9月5日